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〇四所殷非获上海市2025年度先进工作者荣誉。作为一名船舶自主驾驶系统研发的践行者,殷非在没有先例参考、没有经验借鉴、没有标准可循的条件下,带领团队突破中大型船舶自主航行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国进入世界船舶自主航行领域第一阵列,为全球自主驾驶技术贡献“中国方案”。
敢做梦,才有叩响未来的可能
2017年年底,国际海事组织IMO首次将船舶自动驾驶技术列入未来技术方向。殷非和团队的伙伴们,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自主研发中大型船舶自动驾驶系统,从而推动船舶智能化、无人化的升级,在未来的智能航运时代掌握主动权。在这个愿景的召唤下,殷非心潮澎湃却又忐忑不安,因为在连汽车自动驾驶都尚未普及的年代,自动驾驶船舶也仅停留在康士伯、瓦锡兰等几家欧洲公司的概念宣传阶段。没有先例参考、没有经验借鉴、没有标准可循,当时的殷非踌躇而迷茫,但他心里清楚: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敢”就是最锋利的武器,只有敢做梦,才有叩响未来的可能。
敢创新,才有逢山开路的智慧
殷非带领团队的伙伴们,一头扎进研发中,但是自主创新之路,从无坦途。开局就面临了铺天盖地的问题。标准规范是什么?技术架构怎么制定?核心技术是哪些?软硬件如何实现?带着这些疑问,团队决定一一先破题,再解题,不断创新,逢山开路。前六个月艰难起步,会议室的白板成了主战场。画废30多版架构图,推翻十多次总体方案,完成系统设计;后六个月的日夜鏖战,试验室又成主阵地,写下数万行代码,进行上千次虚拟测试。在无数次自我否定和自我突破中,在短短不到十二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船舶自主驾驶系统样机的研制。
2019年年初,进入样机实船安装调试阶段,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这一全新研发设备,由于安装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负责安装的师傅一时束手无策。在此情景下,殷非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在严寒中变身为“全能技工”。爬桅杆、钻机舱,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奋战,圆满完成设备安装、线缆连接、接口测试、程序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同年5月,搭载七〇四所研发系统的中国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实验船试航成功,并完成世界上首次实船避碰公开演示,为全球自主驾驶技术贡献“中国方案”。在开展技术研发的同时,殷非团队也在为我国船舶自主驾驶相关标准的制定贡献力量。
敢笃行,才有踏平海浪的从容
在攻克船舶自主驾驶核心技术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殷非一步一个脚印,笃行致远。历经七年,在多个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首创突破,描绘一幅又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蓝图。2019年,“智腾”号在黄海划出首条自主避碰航路轨迹,成为智能航运界的里程碑。2021年,310TEU集装箱船成功实现自主航行和自动靠离泊。2022年,2000吨级科考船“珠海云”号,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全球第一个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及远程控制认证。2023年,团队完成国内迄今唯一1500海里长航程自主航行。2024年,系统成功应用于82000吨散货船CS JINAN号。2025年,远程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我国内河集装箱船舶。今年年底,殷非带领团队最新研发的基于AI赋能的船舶自动驾驶系统2.0产品即将问世。
| 责 编:宁湘舒
| 一 审:高红梅
| 二 审:项 丽
| 三 审:甘丰录
| 来 源:七〇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