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CSSC邮箱 CSIC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 正文
中国船柴:践行成本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船舶     日期:2020-07-03    字体:【大】【中】【小】

成本工程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柴自整合成立以来,始终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低速柴油机业务,打造国际一流企业,促进我国船舶动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愿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在狠抓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体系建设、布局优化、成本管控等重点领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特别是在成本管控方面,从战略供应商产业链建设、拉动式生产模式搭建、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新举措,全面提升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以成本优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
精益化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效益

  成本管控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弱直接关系企业蓝图起笔是否合理、战略布局是否科学、管理赋能是否高效,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全方位管理评价体系搭建、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上下联动、多向互济,起着“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基础性作用。在成本管控中,高层决策是保障、中层推进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中国船柴将成本管控压力层层传导,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找准定位,为成本管控的目标设立、数据建立、成本细化、标准搭建“签字背书”,将成本管控压力分解传导至报价、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

  中国船柴深刻认识到推进成本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上下一盘棋,严格对照任务清单,抓住成本关键环节,一抓到底,坚决压缩非刚性支出。同时以“精益”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效益。一是深化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继续优化完善经济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划小考核单元,搭建多层次的企业管理评价体系,不断探索适合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方式,推动精益化管理触角延伸至末梢,提升全面管理水平。二是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目标绩效管理,成立成本管理委会,规范目标成本分析,建立、完善公司标准成本数据库,科学控制采购生产及管理成本,全要素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三是深入推进资金管控。通过去杠杆、票据池的应用以及灵活的资金支付计划,降低财务费用。四是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压紧压实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落实全面风险报告反馈制度,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推动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
精益采购,深挖降本增效潜力


  2018年4月,中国船柴召开首次供应商大会,提出了“打造低速机战略供应商产业链”的思路,初衷就是聚焦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管控好供应链风险,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自此,战略供应商体系建设拉开帷幕。

  中国船柴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整合优化三地合格供应商,将每类产品的供应商数量优选至2-3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增加单家供应商订单数量,实现批量采购,通过规模化生产以量换价,提升采购议价能力。截至目前,供应商由原来的600余家缩减到100家以内,战略供应商体系初步建成,配套产业链日趋完善,“统谈统签、以量换价”成效显著。2019年,中国船柴主机物资采购总价下降8209万元,降幅达5.12%,其中主机关重件协议降价31项,平均降幅7.37%,单项最高降幅达43%。公司将主机零部件国产化研制纳入年度科技创新项目,开展重点零部件国产化研制,降低进口零部件占比,提升低速机生产制造自我保障能力,逐步降低零部件对国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同时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其中2019年推进的国产化替换项目,单项价格最高降幅达69%。

  在深挖采购工作降本增效潜力的同时,中国船柴以“精益”为出发点,从技术支持、体系保障、质量管控、生产协同、价格跟随、持续改善等方面对战略供应商进行优质管理,并通过持续性管理支持,输出精益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最终推动精益战略供应商产业链的形成。

深入推进
拉动式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中国船柴整合优化三地生产资源,通过内部统一调配,内涵式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各子公司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宜柴公司产业链完整、设备齐全、品牌和渠道优势,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扩大规模、提升能力,全面开展主机零部件的内部配套协作,将产值和利润留在公司内部,宜柴公司关重配套件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宜柴公司利用闲置资源,引入外协厂家,打造内部配套产业链群,使原外部协作成本下降约10%。通过将部分产品外部协作转变为工序外包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以缸套粗加工工序外包为例,S35、S35ME-B、X35系列缸套粗加工现工序外包价较原外协价降价约40%;UEC40、S40ME-B、X40、S42系列缸套粗加工现工序外包价较原外协价降价约50%。

  在三地深入推进“拉动式生产”,坚持需求牵引、效率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建立船厂需求预测机制,强化总装需求的拉动作用,推进按需造机和均衡生产,控制好生产节拍。逐步建立拉动式节拍化生产系统,推动作业计划向细、精、准转变,节拍均衡、避免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深入推进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

  针对全员劳动生产率较同行业先进企业差距仍然较大的现状,中国船柴自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人员结构近中远三期优化目标及实施路径。

  三年来,中国船柴以“精益”理念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调整工作。一是以“闲置等待即为浪费”的精益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打破传统的按单台设备和工位定员的人员配置理念,转向按生产单元、生产工序、生产时空进行能力差异化的人员配置,提高每位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和设备、场地、物料的利用率。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辅助人员职数长效管控机制,将人员压减指标细化纳入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建立奖惩机制,推动指标落地。三是推进薪酬结构体系再造,应用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结构设计理念,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结构的引导作用。四是继续推进员工岗位分析与再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胜任岗位所需的各种素质、能力、要求指标,建立胜任素质能力模型,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和转岗的判断标准,打造科学公平的职业生涯通道。五是优化“四支人才队伍”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过责权利的明晰,进一步激发“四支人才队伍”活力。

  “尽快推行全员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员工职业生涯成长机制,提升全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较目前提升15%以上”这一2019年初制定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工作目标已初步实现。人力资源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人力结构优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红利进一步释放,宜柴公司、大柴公司两地通过整顿劳务派遣工队伍、压减管理辅助人员,富余人员安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节约人工成本支出3221万元。

  今后,中国船柴将继续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用动态、审慎的目光去审视成本管控上的难点和顽症,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成本工程的落实落地,以成本优势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